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杨光岐校长:在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报告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4-11-26 [来源]: [浏览次数]:

强化内涵建设 推进三项改革

为把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

应用型民办大学而努力奋斗

——在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报告

校长 杨光岐教授

(2014年11月26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受学校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几年来工作的回顾

2005年12月,我校召开了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过去几年里,在省市主管部门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宏伟蓝图为指导,坚持改革,稳定发展,在教学、科研、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明显提高、办学声誉日益攀升。

(一)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近年来,学校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主要体现在:

1.新校区建设基本完成。中原华信商贸集团在3年内筹资近10亿元用于新校区建设。目前,学校各项单体建筑已投入使用近5年有余,成为了一个“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特色突出、庄重实用、文化氛围浓厚”的现代化大学园区。

2.老校区改造进展顺利。老校区经过改造,已经成为集两个院部、附属中学、附属小学于一体的综合校园,进一步促进了教育集团的发展。如今,教育集团已初具规模,实现了当初的既定目标。

3.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经过几年的发展,集团办学优势凸显,为学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校舍总建筑面积58.7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803.6万元。基本完成了校园水、电、暖扩容工程,实现了校园网校区的全覆盖。建设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馆藏纸质图书177.35万册,电子图书总量16万种,电子图书数量800GB,电子期刊数据库7个,并及时更新、优化有关软件,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学科专业结构得到优化,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学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调整优化了学科专业结构,强化了师资队伍建设。

1.学科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为适应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学校对专业结构进行了进一步调整优化,调整优化后的本、专科专业共74个(不含专业方向),设立工学、医学、管理、经济、文学、艺术类本科专业31个,专科专业43个。目前,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21478人。

2.师资队伍学术水平和学历层次明显提高。学校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优良、教学实践能力突出的师资队伍。经过近几年来的努力,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78人,其中自有专任教师887人。在自有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271人,占自有专任教师总数的30.56%;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自有专任教师总数的54.79%。

(三)学校管理体制机制得到完善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学校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理事会支持校长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学校党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几年来,学校加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适应学校发展的管理制度,尤其是实施了目标管理和量化考核制度,通过科学划分管理目标,强化目标管理责任,实施年度绩效考核,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各项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四)教学科研取得长足发展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工作,建立教学工作例会、校级领导联系教学单位和领导干部听课等多项制度,加大教学基本建设和经费投入,完善校、院(系、部)两级管理体制,突出了教学中心地位。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先后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堂教学改革、考试改革等多项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初见成效,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土木工程”专业被列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被列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护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被列为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被列为省级示范性专业建设点,另外有5个专业被列为市级重点专业建设点,17个专业为校级重点专业建设点。建有省级示范性实验中心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校级精品课程30门。

科研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科研水平不断提高。自2008年升本以来,学校先后承担校级以上研究课题1304项(省部级课题33项,厅局级重点课题28项、厅局级一般课题903项、市级课题299项);荣获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278项(省部级奖9项,厅级奖245项,市级奖24项);编撰并出版专著、教材62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473篇,其中核心期刊277篇。

(五)后勤社会化改革迈出可喜步伐

学校后勤始终坚持为“教学、科研、师生员工生活服务”和“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工作宗旨,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进一步增强后勤职工服务意识,提高后勤服务保障能力,在此基础上成立后勤服务开发中心,进一步完善机制,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和师生员工生活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六)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

学校重视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教育引导教职工努力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建设,形成广大师生员工爱岗敬业、尊师爱生的良好风尚,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各位代表、同志们,这些成绩是我们认真贯彻上级党委和政府方针政策的结果,也是全校师生员工艰苦奋斗、不断拼搏的结果。总的来说,学校发展17年成果辉煌,这是全校教职工同心同德,共同奋斗的结果,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尽管近年来学校发展迅速,但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我们思想观念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教育国际化的要求,改革发展的步子不够大;学科专业建设特色不够明显,没有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科研没有形成应有的合力与特色,缺少有重大影响的成果;人才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师资的层次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用房、仪器设备、基础设施等教育资源仍不能满足需要;学校管理和干部队伍的工作作风等方面还需要改进和加强。这些都直接影响和制约了学校进一步的发展。

二、今后一个时期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2014年下半年,学校根据国家和河南省“十二五”期间教育发展的指导方针和总体规划,在认真总结工作和分析当前教育改革新形势的基础上,制定了学校《2013年-2017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明确了今后几年我校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坚持走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以转变观念和创新机制为动力,进一步强化内涵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教育改革和管理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促进学校转型发展,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民办大学而努力奋斗。

总体目标:一是顺利通过2016年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二是初步构架现代职教体系;三是争取5年或稍长时间,完成转型或基本转型;四是培养一批教育家、教学专家和管理专家。到2017年,学校的办学条件、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等显著提高,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民办大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建设发展指标

学校经过科学论证,确立了到2017年建设发展的具体指标,具体为:

1、稳定学生规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规模稳定在20000人左右。

2、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和数字化校园建设,保持学校占地面积在2100亩以上,建筑面积达到65万平方米;图书馆纸质图书达到200万册,电子图书达到50万册,期刊数据库达到10个专辑;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1.5亿元。

3、提升学科专业建设能力。本科专业达到40个,高职高专专业控制在30个左右,其中工科类专业占40%以上;建成省级重点或特色专业3—5个、省级试验示范中心2—3个,优秀教学团队2—3个,精品课程3—5门;建成市级重点或特色专业5—7个,重点实验室3-5个,优秀教学团队5—7个;建成校级重点专业18个,重点实验室12个,优秀教学团队10个,精品课程30门。2016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4、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学校教职工总数稳定在1300人左右,其中专兼职教师稳定在1100人左右,专任教师保持在700人以上;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5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35%以上。

5、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引进和培养学科带头人10名,建成省级重点学科2—3个、市级重点学科4—6个、校级重点学科8—10个;承担并完成省部级以上教科研课题25项,厅级、市级教科研课题280项;获得市级以上科研成果100项;出版各级各类教材30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500篇(专业类核心300篇、北大中文核心100篇、CSSCI/EI等收录期刊20篇);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争取学校学报获得CN刊号。

三、工作设想和拟采取的措施

为实现学校总体目标和具体建设发展指标,学校拟采取以下措施:

(一)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按照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以优化结构、提高素质为出发点,进一步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校园文化氛围,着力构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工作机制,坚持培养、引进、稳定、提高并重的方针,加大精力、财力、物力的投入,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优良、教学实践能力突出的师资队伍。

1、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重点引进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和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引进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学科带头人,着力调整现有高职称教师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加大工学、理学、医学类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的引进力度,逐年降低高级职称教师的平均年龄。

2、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稳定工作。鼓励中青年骨干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和参加“双师型”培训,做好中青年教师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指导与服务工作,改善中青年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稳定教师队伍。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认定、管理、考核办法,积极支持和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种类型的“双师型”素质培训,积极引进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具有实践经验、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的专家、管理人员充实专兼职教师队伍,逐年增加 “双师型”教师的比例,逐步取消专职实验教师队伍,形成一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通互用、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高素质综合化教师队伍。

4、加强高校辅导员和管理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学生辅导员的选聘配备、培养培训、管理考核和职务晋升机制,建设一支“素质优秀、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分流有序”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坚持培养为主,引进为辅的原则,按照精干、实用、一专多能的要求,逐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和稳定中高层管理骨干,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努力实现管理干部队伍的专职化、专业化和专家化。

(二)加强学科专业建设

启动学校重点学科培育工作,高起点、高目标、严要求地建设校级重点学科,强化学科特色和优势。到2017年,建成省级重点学科2—3个、市级重点学科4—6个、校级重点学科8—10个。

紧密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到2017年,学校本科专业达到40个,高职高专专业控制在30个左右,其中工科类专业占40%以上。充分发挥学校依托集团产业办专业的优势,扶持土木工程专业、护理专业等若干专业作为重点专业,并带动其他专业提高水平和层次。建成省级重点或特色专业3—5个,建成市级重点或特色专业5—7个,建成校级重点专业18个。

(三)深化改革,增强内部活力和对外竞争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学校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要改革创新,摒弃与学校发展不相适应的落后思想和观念,杜绝一切阻碍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管理体制,坚持走改革发展之路。推进学校改革,总体思路是以迎接本科评估为导向,大力推进内涵建设,突出抓好三大改革:教学改革、教育改革、管理改革。

1.教学改革。发挥好我们的区位优势,围绕转型发展的六大任务,完善学校治理机构,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精心设计,严密组织,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培养未来市场需要的具有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2.教育改革。大力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改革,培养道德高尚、身心健康、技术高强、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打造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素质教育品牌,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3.管理改革。包括依法治校,民主化管理、大学文化建设等三个方面的改革。目标是让每一位教职工对学校形成归属感,从心理上成为学校大家庭的平等成员,大家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价值追求,同心同德干事创业。

通过三大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增强学校的内部活力,外树学校的品牌形象,把学校办成人民满意的应用型民办大学。

(四)加强环境建设与后勤保障、安全保卫工作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重视校园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的建设。加强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以师德和职业道德建设为重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引导广大教职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良好的思想素质、高尚的道德风范影响和教育学生;信守“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服务承诺,着力塑造、凝练、升华我校文化精神,并在实践中自觉践行,努力构筑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体系,用先进的文化和价值观,引导和塑造师生员工,形成团结协作、宽容和谐、民主文明、爱校敬业的校园文化氛围,全面促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2.增强后勤保障能力。继续坚持后勤为师生和教学科研服务的宗旨,深化后勤管理改革,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进一步增强后勤职工服务意识,提高后勤服务保障能力,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和师生员工生活提供优质服务。加强内部核算,降低服务成本,力求后勤服务优质低价;在积极推进后勤改革中,通过探索新体制、新机制,提高后勤运行效率,降低资源能耗。

3.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建立健全校园安全保卫工作长效机制。加强校园秩序管理,营造安定的校园环境。完善校园安全防范体系,建立有效防御自然灾害、暴恐袭击、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和其他事件的应急机制,杜绝校园发生重、特大恶性刑事案件,有效控制重大盗窃案件,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五)创新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1、创新校内管理机制。坚持科学管理、民主管理、制度管理,不断增强活力,提高工作效率。优化管理机制,加强校、院(系、部)两级宏观管理与调控,明确校、院(系、部)两级管理职能。按照有利于多学科协调发展和学科群建设的要求,调整和完善校、院(系、部)管理构架。

2、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根据工作需要,科学增设岗位,完善各类人员的聘任办法,实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规范用人制度和流程,公平、公开、公正的选拔人才,探索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和人员分流途径。健全和完善领导干部、教师业绩评价标准和考核办法,完善对院(系、部)及处室的目标管理责任考核制度。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坚持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积极探索民办高校管理的新机制,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倡导创新精神,注重教学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方式方法创新。按照《华信教育(子)集团章程》、《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理事会章程》,修订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健全和落实校级领导联系院(系、部)制度,进一步转变各部门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3、建设数字化校园,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建设数字化校园,满足学校及院部教学和工作要求,搭建办公自动化平台和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学校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有效破解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为学校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保持学校占地面积在2100亩以上,2020年,学校建筑面积达到80万平方米,按照校园整体规划建设方案,完成学校三期工程建设项目,基本完成南校区实验楼、实训车间或基地、大学生活动中心、体育活动场所等建设项目;进一步提高校区的绿化程度,将校区建设成为现代化、花园式绿色生态校园。

2、教学仪器设备。继续加大对教学仪器设备的投入力度,到2020年,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1.8亿元以上,确保各项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3、图书资料建设。加强学校馆藏图书建设;提升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水平,充分履行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和文献信息服务保障职能;到2020年,使纸质藏书量达到240万册,电子图书达到100万册,期刊数据库达到12个专辑,中外文纸质期刊达到4000种;同时,结合学科专业建设,进一步加强校、院(系、部)图书资料室建设工作。

4、校园网络建设。扩大校园网的覆盖范围,实现校园网络无盲点连接;全面完成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实现全面的信息共享、综合分析和决策支持功能;加强网络教学建设,建成网络优质公开课、慕课、微课程等若干平台,提高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实现日常办公和业务处理的自动化和标准化,带动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数字化进程,改善服务质量,实现网络高效、安全、稳定、及时地运行和服务。

各位代表,同志们,学校经过17年的发展,达到现在的规模,令人自豪。17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优势、办学特色、办学理念,我们要充分认识自己的位置和优势所在,既不能盲目乐观,更不能妄自菲薄。因此,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按照“继承、完善、改革、发展”的方针,坚持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积极推进教育、教学和管理三大改革,以转型发展为契机,以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为导向,以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为重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依托,不断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培育办学特色,积极构建应用型本科教育与中职、高职、研究生教育相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这是大有可为,也是大有作为的神圣事业。

各位代表、同志们,学校转型发展已进入“深水区”,面临的工作千头万绪。但是我们相信,在集团公司董事局李向阳主席正确领导下,全校教职工团结一致、同心同德,我们有能力有信心一定能够实现四大目标,一定能够夺取学校发展新的辉煌。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开拓创新,顽强拼搏,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民办大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