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策文件 >> 正文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2022年工作要点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2-04-15 [来源]: [浏览次数]: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也是学校开拓十四五、奋进新时代、接受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验收、启动硕士单位立项建设和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关键之年。2022年学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认真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省委高校工委工作部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通过国务院教育督委员会验收为指引,以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抓手,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为切入点,强化精细管理,切实提质增效,为河南省实施十大战略、实现两个确保提供更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重点工作:

──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组织开展迎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专项行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持续加快落实国务院督查整改工作,确保通过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验收。

──以人事制度改革为核心,深入开展教育综合改革,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对照建设标准,全面启动审核评估和硕士单位立项建设工作。

──推进与奥地利维也纳模都尔大学合作进程,争取在教育部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上实现零的突破。

──创新教育模式,调整招生方式,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扎实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推动党员干部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

──广泛开展思想大讨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进一步优化办学资源配置及功能布局,不断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

──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切实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学校公共卫生安全。

一、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提升党建工作质量

1.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全校师生迎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专项行动,积极营造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浓厚氛围,把全校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确立的新思想、新论断、新目标、新要求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统领我校党的建设和改革发展工作全局,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新时代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实际成效。(孙柏梁、王洪海同志负责,其他校领导协助)

2.深入学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持续开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教育、宣传宣讲、理论研究,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常态化长效化推进党的历史和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化四史教育。巩固新时代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成效,认真总结创建全国、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和建设经验,积极创建新一批全国、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孙柏梁、王洪海同志负责,其他校领导协助)

3.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范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政治生活制度,落实好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坚持重温入党誓词、过政治生日等仪式,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积极发展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健全党内政治生活情况纪实、全程指导、整改督查等机制,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孙柏梁同志负责)

4.扎实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扭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领导干部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强化思想粹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全方位开展标准化建设,推动领导干部持续增强八项本领、提升七种能力,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营造躬身入局、锐意进取、狠抓落实的浓厚氛围,为学校实现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省内外有较大影响、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凝聚起磅礴力量。(孙柏梁、王洪海同志负责,其他校领导协助)

5.强化思想政治建设。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夯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抓在手上,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进一步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确保持续按照1:350师生比例配备到位。组建课程思政建设团队,发挥思政课的引领作用,继续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凝练特色。加强统一战线工作,做好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守牢意识形态工作底线,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完善宗教工作治理体系,巩固双防宗教工作治理成果,定期开展意识形态研判和宗教双防工作研判。完成校园门户网站改版,完善新媒体矩阵,健全完善融媒体中心,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升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孙柏梁、王洪海同志负责,相关校领导协助)

6.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进一步规范纪委、监事会的工作体制、运行机制、任务职责和自身建设。始终保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坚持不懈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扛稳监督基本职责。深化党风廉政教育,加强纪律建设,依规依纪依法处置问题线索,推动惩、防、治贯通联动,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孙柏梁、彭毅同志负责)

7.加强党建工作研究。深入开展党建工作研究,提升党务工作队伍理论水平。做好党建研究课题2021年项目结题和2022年申报工作,推动形成一批高质量的党建研究成果。评选表彰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奖,征集遴选主题示范党日,举办微党课大赛,推动党建工作实现学校有品牌、学院有特色、支部有项目,及时总结凝练党建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推进党建工作创新,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展示党建工作特色,扩大党建工作影响力。(孙柏梁同志负责)

二、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8.深入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深入分析教育教学发展现状,破除积弊、更新观念、统一思想,用新思想武装头脑、引领实践。开展名师进校专题活动,邀请教育专家、行业领域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示范课程。围绕高校抓什么、老师怎么当、学生怎么育、质量怎么提、评价如何评、四个回归如何做等问题展开研讨,确立以学生成长和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目标,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进一步巩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俞海洛、王新杰同志负责,其他校领导协助)

9.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内涵建设,推进教育理念、质量标准、育人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开展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深刻性、前沿性、丰富性和生动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能。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积极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规划教材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开展质量工程项目立项建设工作,规范与加强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经费使用与管理。聚焦高校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和瓶颈,有计划地推进课堂教学研究成果培育,提升课堂育人成效。进一步优化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与标准,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推进教师教学与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对标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指标体系,做好审核评估前期准备工作。主动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王新杰、杨新新同志负责,其他校领导协助)

10.启动制(修订)2023版人才培养方案工作。修订《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办法》,推动学生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强化学生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思政的“13151工程,规范教育教学秩序,严格课堂教学过程管理,开展课堂教学秩序专项整顿行动,形成规范科学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按照审核评估新方案指标体系,落实本科生学业导师制体制机制,提高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落实学业预警制度,严格学业考核评价,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竞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修订考研奖励办法,完善激励机制,发挥二级学院能动性,切实提高学生考研率。(王新杰、王洪海同志负责,其他校领导协助)

11.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高标准建设工程训练与创新中心,规范工程训练教学,明确各类专业工程训练课程定位,统一课程设置标准,优化教学资源配置。贯彻以赛促能的实践教学理念,建设以赛促能机制下的创新实践教学平台,打造含工程认知工程实践工程创新学科竞赛创新实践创客空间项目孵化等为一体的全新的工程训练与创新实践中心。启动竞赛项目孵化工作,重点培育全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美青年创客大赛等基础项目,培育师资团队,选拔学生,开放空间,力争在学科竞赛工作上取得实质性突破。(王新杰同志负责,其他校领导协助)

12.提升对外合作交流水平。科学规划国际化办学顶层设计,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提升学校开放办学的国际视野,扎实推进实质性国际合作。以与奥地利维也纳模都尔大学合作举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本科层次项目为切入点,努力争取教育部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零的突破,为今后建设申报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强外籍教师聘用管理,做好外国留学生招生培养和师生国际交流。加大国际化宣传力度,规范学校英文网站建设。(王新杰同志负责)

13.做好招生、继续教育等工作。以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实现资源与效益的平衡发展为导向,科学编制招生计划,探索实施本科层次大类招生,持续做好优质生源基地建设,提高生源质量。加强统筹协调,全面做好继续教育工作。(谷建光、王新杰、徐春华同志负责)

三、坚持目标导向,推动核心工作高质量发展

14.加快落实国务院督查整改工作。切实增强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全力以赴抓好整改。强化督查督导,加大责任追究,凝心聚力打赢督导整改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督导整改目标任务,顺利通过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验收。(俞海洛同志负责,其他校领导协助)

15.深入开展教育综合改革。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核心,深入开展教育综合改革,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和人才支持。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修订学校各类考核实施方案,完善岗位职责及考核机制,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分配机制的激励导向作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着力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加强学校民主管理,严格执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按照多劳多得的原则,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真正发掘、培养愿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教职工,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干事创业队伍。(俞海洛、徐春华同志负责,其他校领导协助)

16.启动审核评估和硕士单位立项建设工作。根据审核评估新方案,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的原则全面开展迎评促建工作,成立审核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制定审核评估方案,召开审核评估动员大会,营造审核评估氛围。以河南省硕士单位立项建设为契机,深入学习指标体系,加大立项建设投入力度,从经费、资源、项目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支持,重点在补短板、强弱项上下功夫,集中力量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高水平项目研究、高层次科技创新,以人才、项目、奖励推动立项建设实现快速突破。(俞海洛、王新杰、杨新新同志负责,其他校领导协助)

四、坚持内涵建设,提升学校办学治校水平

17.持续提升教师科技创新能力。坚持应用型科研导向,强化校企协同创新和科技服务,凝练、培育具有地域特色、郑工特色的科研方向或领域。落实横向项目支持政策,疏通合同签订堵点,力争横向科研项目和到账科研经费有所突破。利用政府奖励资金,遴选一批校级科研项目,通过培育、积累,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做好各类科研项目申报的组织、遴选与推荐工作,提高高层次项目的立项率和资助率。开展教师项目申报、成果转化、科技服务、论文撰写等系列科研培训工作,帮助教师不断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加强学报建设,不断提高办刊质量,扩大传播力和影响力。(杨新新同志负责)

18.培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进一步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强化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理念,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思路、培养模式、培养制度、培养方法,使学校应用型的办学定位深入人心,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持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积极开展校政行企合作,进一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王新杰、杨新新同志负责)

19.加强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开展规章制度废改立,破除制约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活力的体制机制,改革不适应现代大学和学校发展的规章制度,在工作中牢固树立规矩意识和责任意识。发挥纪委、监事会、考核办的作用,狠抓重点工作和重点事项的落实。进一步落实校领导联系学院(部)制度,压实校领导指导、推动联系学院发展的责任。(俞海洛、彭毅、徐春华同志负责,其他校领导协助)

五、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20.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大力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引领作用,努力实现引进一名高层次人才、带动一个创新团队、引领一个学科方向、落地一批高层次项目的良性效应。建立完善的服务保障机制,提供优越的教学科研及生活条件,以人才新优势打造发展新引擎。(徐春华、王洪海同志负责)

21.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持续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引培并重,落实年度人才引进计划,大幅提高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比例。鼓励教师到政府、企业挂职锻炼。加强对各类人才(项目)的选拔、考核、管理服务工作。(徐春华同志负责)

22.完善人事服务体系。独立设置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充分发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教师培养、业务素质提升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完善教师队伍的分类分级管理和转岗、退出机制,形成合理的人才选拔、培养、使用和评价机制。落实自主评审政策,强化聘期考核管理,做好年度职称推荐评审和岗位聘任工作。继续做好人员公开招聘、教职工年度考核、社会保险缴纳等工作,积极落实教职工各项工资福利待遇。(王新杰、徐春华同志负责)

2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化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加强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新进教师岗前培训系统化、全程化、全员化。完善师德考核评价体系,加大师德失范行为惩处力度,用身边人身边事加强警示教育,严格执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王新杰、徐春华、杨新新同志负责)

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24.强化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坚持五育并举,进一步健全三全育人体制机制,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进四信教育,以线上+线下模式多维度营造校园学习教育氛围,引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宣传教育入脑入心入行。夯实共青团基层基础建设,深化实施青马工程,擦亮学生会组织、学生社团育人品牌。以党的二十大、建团100周年为契机,围绕团省委薪火”“跨越”“幸福”“提档”“壮苗五大工程服务学校中心工作,引领青年师生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王洪海同志负责)

25.提升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水平。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提供有内涵、有温度的教育管理服务,促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加强网络育人内涵建设,发挥网络文化育人功能。立足保障型资助,构建发展型资助体系,进一步推进学生资助信息化建设、精准化服务。完善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强化日常预警防控,注重学生心理品质建设。以能力作风建设年为契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推进辅导员工作精细化管理。深入开展爱国、爱党、爱军、爱社会主义教育,做好国防教育、征兵入伍、新生军训及入学教育等工作。(王洪海同志负责)

26.持续提升就业质量。进一步与用人单位深度对接,积极征求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教育教学和就业指导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服务水平。强化基层信息调研,把握行业企业需求,充分研判形势,制定应对政策,着力破解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强化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加强职业生涯教育,引导毕业生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就业创业。持续完善就业平台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学校精准就业平台智慧化服务能力和就业创业工作实效。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加大对创业项目的扶持力度,重点扶持市场前景好、创新能力强的优质项目,力争在各类竞赛中有新的突破。(王新杰、王洪海同志负责)

七、坚持高品质服务保障,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27.提升经费保障和财务治理能力。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开源与节流并重,推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资源使用效能。强化预算管理,压缩消耗性支出和项目支出,确保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和民生改善等重点资金需求。进一步深化内控建设和财务信息化建设。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建立资产调整配置网络平台,提升闲置资产使用效率。积极开展财务审计和科研经费审计,配合上级审计机关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功能。(徐春华、周华锋同志负责)

28.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加强智慧教学环境建设,深入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强化学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职能,实现全校信息化项目的统筹统管统建。推动学校数据治理体系建设,提高数据服务能力。持续推进一网通办工程,不断提高学校信息化管理的水平。持续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和运维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网络安全监督考核机制,加强重要信息系统的保护,全面提升网络保障能力和网络安全防护水平。(王新杰同志负责)

29.加强设备图书条件建设。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监管机制建设,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进一步规范实验室仪器设备采购管理,加强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力度,开展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评价工作。开启智慧图书馆建设,拓展服务领域。统筹图书馆和阅览室资源配置,提升文献资源建设质量。(徐春华、杨新新同志负责)

30.实施后勤提质工程。实施校园环境和服务质量提升工程,推进精细化管理和岗位量化考核,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实施管理水平提升工程,推进依法管理、规范管理、绿色管理。实施平安后勤打造工程,确保校园食品安全。实施标准示范创建工程,加强标准化公寓和标准化食堂建设。实施人文后勤育人工程,加强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的协调联动,切实发挥服务育人作用。实施能力作风提升工程,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后勤整体管理水平。(王洪海同志负责)

3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各类办学空间提升改造工程,重点做好工程训练与创新中心建设、智慧教室建设、西校区学生公寓维修改造、实验室建设等工作。从质量、进度、成本等多维度、全过程加强管理,努力打造精品工程。(王新杰、徐春华、王洪海同志负责)

八、坚持民生优先,维护校园安全和谐稳定

32.扎实做好民生工程。认真做好教师住房保障工作,及时足额发放教师住房补贴。协调做好充电桩安装、校园商业服务用房招租、校园快递服务项目等工作。持续做好教师子女在集团所属学校就读优惠保障,解决教师后顾之忧。克服疫情影响,举办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文体活动,提高教职工获得感、幸福感。加大对困难职工和贫困学生的关心关怀力度,完善困难师生帮扶机制,推动送温暖工作长效化、常态化。加强校医院建设,提升卫生健康保障能力。(徐春华、王洪海同志负责)

33.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提高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全力做好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对照双重预防建设标准,加强校园消防安全隐患部位整改力度和校内电气火灾综合治理力度。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深入开展防电信诈骗宣传教育。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徐春华、王洪海同志负责,相关校领导协助)

34.持续推进疫情防控常态化。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省委高校工委关于疫情防控的部署安排,按照属地管理部门的工作要求,因时因势因地进一步完善疫情防控常态化制度,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常态化措施。进一步强化应急管理,全面排查师生活动轨迹与暴露信息,及早发现隐患,切实堵塞漏洞,一旦发生阳性病例、密接、次密接人员,第一时间做好应急处置。统筹协调开展疫情防控常态化和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科学制定《春、秋季学期开学方案》和《春、秋季学期教学工作方案》等,做到科学防疫和事业发展两不误,确保春、秋季学期平安开学、开学平安。(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负责,各工作专班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