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红艳:浅谈如何培养大学生对红旗渠精神的理性自觉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20日18:05来源: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一个时代赋予一代新人,新的时代赋予我们新的责任和新的使命,如今形势下当代大学生已经对吃苦耐劳的历史文化渐渐淡化,没有历史的熏陶,就缺乏了进步的灵魂,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沉淀,是民族复兴的迸发,是文化的最好传承。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的主要内容。历史悠久的红旗渠精神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符号,更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因。当代大学生应该充分发挥红旗渠精神,切实提升当代大学生对红旗渠精神的理性自觉。
在高校中弘扬并培育大学生深刻领悟红旗渠精神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艰巨,要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更要付之于行动。结合时代新使命与时俱进践行初衷。红旗渠精神是一部生动的教材,培养大学生对红旗渠精神的理性自觉,使红旗渠精神注入大学生灵魂,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融入思政课程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把红旗渠精神全方位、多渠道融入课程教学。要深入研究当前大学生的关注热点、焦点,特别对大学生在人生价值观上的迷茫,切准脉络,找准衔接点,将红旗渠精神所弘扬的主流文化、正能量灌输到学生思想中。
组织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国家记忆》栏目播出的专题片《根脉——红旗渠精神》,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把握“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红旗渠精神的丰富内涵,从红旗渠精神中汲取原始精神动力,激发“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昂扬斗志。通过“学、讲、唱、演”多形式呈现、“报、网、微、端”多平台推送、“人、事、物、情”多方面挖掘,以务实生动的思政工作新模式,创新讲好“大思政课”,引导广大师生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
结合学生所学专业不同,从多角度、宽领域进行对比阐述,诸如从经济学角度谈谈红旗渠修建过程的经济最优化;从社会学的角度对红旗渠周边环境、人口等方面进行研究;从历史学的角度探讨红旗渠精神形成的历史文化渊源;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平凡的林县人民如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做出科学决策付出血的代价换来后人的幸福生活;从工程建筑学角度,探讨红旗渠修建的工程设计与规划等等。这种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而进行的红旗渠精神的解读,可以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具有极强的获得感与目的性,让其明白红旗渠精神就在身边并不是虚无缥缈的存在,使其能够在未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践行。
二、融入校本教材
根据大学生的特点,以感知、走近、认识红旗渠,学习探索红旗渠精神,争做红旗渠精神传人为目标任务,引导师生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弘扬和传承红旗渠精神。加强思政课建设,发挥思政课作为关键课程的领航作用,大力推进课程思政,推动所有课程、全体教师用好红旗渠精神生动教材,加强价值引领,实现教书育人有机统一。
用鲜活的现实教材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引领大学生提升本领,肩负起新时代的使命担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在疫情中创新的教育新模式打破地域和时间局限,推动优质思政教育资源共享。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渠道广泛宣传。善用社会大课堂,让思政课走出校园、融入实践和生活,推动思政课入脑、入心、入情,使其与心灵产生共鸣。提升实践育人实效。
将红旗渠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应用一切渠道广为宣传,可以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校报、校内网等传播渠道传播红旗渠故事,也可以建造红旗渠主题雕塑、红旗渠精神文化广场、文化墙体等硬件设施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红旗渠精神在校园中无处不在,以红旗渠精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积极开展网络宣传,推出有创新、接地气、传得开、效果好的图解、动漫、微视频等融媒体产品,深化互动交流,形成网上正面强势。
三、融入研学实践
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组织学生开展以红旗渠精神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教育,就近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每年寒暑假精心策划、深入开展“热话题+思政”“微视频+思政”“大活动+思政”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红旗渠故事我来讲”短视频大赛。组织学生制作宣传红旗渠精神的短视频,采用朗诵、演讲、唱歌、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讲述红旗渠故事,内容包括修建红旗渠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众志成城的感人故事;身边或当地红旗渠精神先进典型代表的故事;在红旗渠精神引领下,新时代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故事;青少年学习传承红旗渠精神的感人事迹等。
组织大学生到农村、社区中从事勤工俭学、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工作,了解群众,同群众一起解决问题,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同时,要组织大学生到红旗渠纪念馆、青年洞等红旗渠精神发源地去实地考察学习,聆听红旗渠修建者现身说法,或者进行爬山、抬石头、砌墙等体验,让学生在第一线体验、品味并学习红旗渠精神。组织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红旗渠修建的实地环境,并收集其修建过程中的红色故事。感人事迹进行收集,并进行分享讨论学习。让当代大学生体验红色革命文化,“零距离”接触,激发其探索和研究红旗渠精神的兴趣,进一步提升其对红旗渠精神的内在认知和心理认同。也可以利用现下热门的VR技术助推红旗渠精神融入课堂教学,营造全社会弘扬和传承红旗渠精神的良好氛围,扩大红旗渠精神的传播领域与影响,让其更好地走进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增强其对红旗渠精神的了解与认知。
新时代大学生肩负历史重任,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红旗渠是林州人民彻底改变干旱缺水状况的历史性壮举。培养大学生对红旗渠精神的理性自觉,对于培养具有崇高人民情怀和高度创新精神的人才大有裨益。
红旗渠精神,作为林州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的精神高地,我们要倍加珍惜。尤其是中国正处在利益格局日益多元化的今天,不断传承红旗渠精神,对于帮助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大的作用。今后我们要不断赋予其丰富的时代内涵,为其注入强大的新的活力,以达到在高校推动红旗渠精神广泛传播的目的。
红旗渠精神在市场经济化和价值多元化的新时期,依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当代大学生有效地弘扬红旗渠不畏艰难的锐意进取精神、无私奉献的集体主义精神,定可以灵活地应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贡献。敢想敢做、实事求是的办事作风,能够帮助他们有理想、有计划地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标,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合格接班人。
红旗渠精神培养作为一种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建设实践,不能寄希望于通过“一阵风”“定期达标”“急促突击”等方式实现,而是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逐步推进、长期攻坚的常态化理念,采取经常性、持续性、规范性的常态方式,做到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犹如春风缓缓拂面、溪流缓缓流入学生心田。